网上能打电话吗(网络电话可以打电话吗)
(来源:芜湖县妇联)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 、网络电话、微信、QQ 、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电信诈骗案的特点
1、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
2、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 。
3 、 形式集团化 ,反侦查能力非常强。
4、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法
1、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 ”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
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遇到“刷单” 、“刷信誉”、“刷信用 ”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
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 QQ 、微信 、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 ,以便警方破案。
2、 “杀猪盘”诈骗
当前,“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诈骗”多发高发,各种婚恋 、交友的网站、 APP 、小程序成为骗子的温床 ,不管多光鲜亮丽的网络人设都可能是虚构的 。
凡是网友声称有内幕 、有渠道,可以低投入高回报的都是诈骗。
网络上,“看似一次不经意的缘起,极可能是场精心设计的局 ”。你可能好奇骗子怎么这么有耐心、这么有精力、这么体贴入微?你要知道 ,一个诈骗案件背后,有黑灰产业助纣为虐,有诈骗团伙精细分工:从养号买号 、虚构人设 ,到物色目标、“心理学家”编写剧本、抠脚大叔专司聊天,再到技术支撑 、专业洗钱等,每个环节都有分工 ,施骗过程如同一场非对称的战争,所以他们厚颜无耻称这个过程为“杀猪” 。因此,有网络交友需求的群体 ,尤其要关注本公众号,务必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 冒充公检法诈骗
公检法不会采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办案 ,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警方不会通过网络给当事人点对点发布通缉令 、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 。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改号软件,改成真实公检法机关的座机号码。当遇到疑问时,可以直接拨打 110 确认。
4、 美女裸聊诈骗
男孩子不要裸聊 ,都是诈骗没有例外
上网过程中不要乱下载来历不明的 APP
被敲诈勒索时,立即报警
文明上网、抵制低俗
5 、 网络贷款诈骗
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
不要在任何贷款公司网页输入银行卡密码 、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
低门槛放贷是诱饵 ,汇款验资、放贷前收费都是诈骗。
6、 木马链接 、钓鱼网站诈骗
交警部门发送的违章短信是提醒服务,不可能有链接,更不会要求车主汇款。如收到违章短信 ,请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处理违章记录 。
类似短信中的链接可能存在木马病毒,随意点击可能会被窃取个人信息,严重的可能会被盗取支付信息。
7、 投资理财诈骗
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 、选择合法机构进行投资理财 ,切勿相信网络上的非法引流广告,勿相信各种 QQ 群、微信群里所谓的“高手”、“专家” 、“导师 ”,勿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 APP ,不要被诈骗分子营造的虚假盈利氛围所欺骗。摒弃一夜暴富心理,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
8、 冒充熟人诈骗
如遇到有人自称是领导要添加为微信、 QQ 等好友时,一定要多方核实其身份真伪。
如遇到对方要求借钱或转账时,务必提高警惕 ,通过电话 、当面加以核实。
切莫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
验证码是保护资金的最后一道屏障,切勿告诉任何人。
10、 红包返利诈骗
网络环境复杂 ,未成年人是易受骗群体,家庭、学校应经常开展防骗教育,家长尤其应加强提醒 、监护 ,妥善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或设置适当的支付限额,防止孩子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侵害。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1、 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 ,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 。
2 、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 ,要有保密意识,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
3 、 不要轻易转账,要了解银行卡常识 ,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资金离开你的银行卡到了别人的卡上就会有危险。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 ,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报警 。
扫
码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