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飞行员(神舟十二号飞行员怎么吃饭)
这是一篇根据真实历史改变的短篇小说 。
主人公陈怀民是中央航校第一批毕业生。
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 ,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 ,放弃跳伞求生,毅然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最终与敌机坠亡长江。
年仅22岁的陈怀民牺牲后 ,遭受打击的母亲哭瞎双眼,未婚妻王璐璐跳江殉情…
本篇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展现动荡家国的朝不保夕、生死离别 ,以及身许家国 、再难许卿的意难平 。
——正文——
一整夜的雪,覆盖了古老的杭州城。
拉开厚重的窗帘,推窗望去,凛冽寒风扑面 ,让人莫名心悸。
许多年了,这座位于钱塘江畔的茗山别墅,像是被世界遗忘的存在 ,鲜少有如今这银装素裹的场景;西侧长廊处的花园里,管家常山正指挥几个佣人扫雪 。
热闹的场面,却触动了刻意藏匿的心事:
风雪之夜 ,路途颠簸,不知他怎样了!
“小姐!天凉受寒,这怎能开窗… ”冯妈突如其来的惊讶 ,打断了我的思绪。
回神间才发现:敞开的窗户,让呼啸寒风灌窗而入,吹落了一地的报纸 ,身穿单薄绸衣的自己,也早已手脚冰凉。
“冯妈,你何时进来的?”我接住递来的暖壶,笑自己的大意 ,又要让她担心了 。
果不其然,冯妈如往日般絮叨着:“小姐,你这大病初愈 ,怎能晾在窗边吹寒风,要让陈先生知道了,岂不……”
像是意识到自己说错什么 ,冯妈赶忙住嘴,担忧内疚的目光,却悄悄落在我这旁。
“是啊 ,我怎忍心再给他添乱! ”
那些吹落的报纸,已被冯妈整齐放在旁边的茶几上,顺着方向瞧过去 ,一行格外醒目的黑色标题,就那样压在了心上,细碎而疼痛。
那是一篇关于中央航空学校的特别报道。
1936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批航校毕业生 ,在南京机场成功举行了一场公开飞行演练 。
四年磨练,一朝冲天;他们的第一次亮相,让在场的20万国人频频热泪高呼:“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飞行员了!”
刊登的大合影右侧 ,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面孔。
衣装整洁的青年,眉目如清风皓月,嘴角微微扬起 ,这疏朗坦荡,泰然自若的模样,也只有他陈怀民如此了。
恍惚间 ,时光被翻了页,停留在那个蔷薇盛放的夏初 。
1
1935年5月末,浙大举办的那场联谊篮球比赛 ,促成了我与怀民的相识相爱。
一个是备受宠爱的银行家千金,一个是出身革命世家的热血青年;门当户对的观念,也让我和怀民的感情,得到了长辈们的祝福和期盼。
父亲曾告诉我:早年追随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时 ,曾与怀民父亲陈子祥并肩战斗;如今陈家虽从商,可他知晓:这拳拳报国之心、这深忧家国之情,陈家舍不下 ,作为儿子的陈怀民必然也舍不下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知晓,这些话 ,是父亲对怀民的由衷认可,却是父亲对这段感情的担忧。
山河动荡的岁月,身许家国 ,再难许卿!
自我与怀民相识,自我知晓他来自中央航空学院的那刻起,我与他的将来 ,已注定难尽人愿。
列强入侵,国土割裂,这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切肤之痛 。
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用震耳欲聋的救国声,来唤醒沉睡百年的雄狮。
1932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正式成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出身革命之家、立志以身报国的怀民,如愿成为中央航校的第一批学生 。
“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 ,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
这是杭州笕桥旁,中央航校刻于巨大石碑的校训,相信全世界再没有第二所学校 ,会以这样的文字作为校训。
而这番视死如归 、以命相搏的悲壮,却是日寇紧逼的危局中,整个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
“璐璐 ,我这一生,什么也给不了你!”
曾以为,这是怀民对爱情的怯弱与逃避;在他提出分手、毅然南下的那些时日里,我怨过、恨过 ,这个心怀家国的热血男儿,有着强我中华的凌云壮志,有着以身报国的视死如归 ,为何却容不下一场爱情,许不出执子之手的一番誓言…
直到七七事变,北平沦陷!
怀民所在的空军第四大队接到命令 ,即将调往河南周家口,参加保卫华北的战斗 。
作为参加飞行战斗的第一批空军,怀民与战友们受到了无数国人的关注。
在一声声“珍重”的告别声中 ,一场关乎民族命运的生死搏斗,也即将拉开序幕。
一场送别,不知何时再见!
这年年岁岁的战火离乱 ,人与人真的可以轻易断绝联系,即便身处同一个城市,也似两座漂泊无依的孤舟,沉浮随浪 ,没有归期 。
强忍悲伤,我将精心烧制的一套景德镇茶具,递到他的面前:
“昔日总听你说起 ,家国安宁日,必要寻个清净小院,品茶作画;你且收着 ,待四方闲事,总会派上用场的。 ”
将近一年未见,只觉他万分消瘦 ,可偏偏那上扬的嘴角,散发着富家公子的疏朗坦荡。
那骨节分明的双手,郑重接过我的礼物;目光却终究顿在了茶具下的那行字上:“天民吾兄惠存 ,妹璐璐敬赠 。”
若做那斩断缱绻情意的狠决之人,便要做足了戏。
如父亲所说:身家许国的人,最怕牵挂;璐璐,你不该拿这儿女私情 ,捆绑着他!
人在乱世,所求几何?长久的厮守已是痴人说梦,惟愿我不再是他的牵挂 ,惟愿他奋勇前行,缝补这破碎的华夏苍穹,惟愿世事安泰 ,他亦有家可归。
2
刚过去不久的笕桥空战,令无数国人为之骄傲 。
作为中日两国的首次空中对决,日本妄想着一举歼灭我国空军战力 ,没想到我空军英勇战斗,击落敌机4架,激烈的战斗中 ,我军仅有一架战斗机轻伤。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也彻底提升了我国空军的气势;为纪念这次胜利,国民政府将8月14日这个让国人难忘的日子,定为“空军节”。
这场胜仗带来的喜悦 ,却让父亲更加担忧:
“尽管我国空军气势如虹,可在现实问题面前,再强的信念都无能为力;要知道 ,我国空军所需的战斗机完全依赖于对外重金采购,且不说战机的水准落后于日本,就连数量上都是损失一架少一架的状态 。”
“璐璐 ,你可知,面对如此严重的装备劣势,怀民与他的战友们完全是以命相搏… ”
父亲的话如锋利的刀刃 ,将心底划得生疼。
我木然看着这个倍加疼爱我的父亲,有许多话想说;可喉咙里像落满了灰尘,很厚重 ,堵的难受,发不出一点声音。
我不怨父亲的责备,甚至在一瞬间,我憎恨自己的自私。
山河破碎 、民不聊生 ,偏偏是我执念一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姻缘 。
中国之弊病,乃百年沉珂,非一日能救。
多少人舍了青春 ,舍了年华,只为守护这泱泱中华,再不让一寸山河。
自8.14笕桥空战开始 ,刚刚才翱翔于蓝天的年轻人,开始折翼、陨落……
甚至就在当天,笕桥空战进行时 ,南开之父张柏苓之子张锡祜,在祖国的另一片蓝天下,驾驶飞机抗击日寇 ,最终失事殉国,时年25岁!
仅仅3天后,那个总打趣自己和怀民的东北青年闫海文,完成轰炸任务返航时 ,却因风向变化落入日军阵地,当日本人将他团团包围时,仅有21岁的他用随身手枪反击 ,在击毙日军5人,击伤数人后,高喊着“中国无被俘空军”饮弹殉国 。
还有沈崇诲 ,与怀民把酒言欢的好兄弟,为抗击日寇,以决然的姿态从两千米高空极速冲下 ,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年仅25岁…
这些优秀的飞行员,他们家世良好 ,受过高等教育,正值青春年少,却早早的把生命献给了祖国。
想我王璐璐何德何能,在这家国尽殇时 ,还有幸遇到一个温煦如春日,光明坦荡的热血男儿,这世道早已不求善始善终 ,愿有一天,我们终究死得其所。
3
怀民随部队到华北后,基地几次移动 。
先前写给他的书信 ,全部石沉大海。
有时在想:或许他也曾在远方写下书信,战乱动荡,邮路不畅 ,这些信却到不了杭州城。
自北平沦陷后,战火一路蔓延,整个华中已是不容乐观 。
同年9月19日 ,三十多架日机突袭南京城。
生死攸关之际,怀民与战友们再次驾驶战机升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空军飞行员战斗牺牲之惨烈,人尽皆知;怀民所在的四中队 ,多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将美好年华定格成冰冷的十字架,在势单力薄、装备落后的情况下 ,这场战斗的结果,我不敢去想 。
许是日夜的祈祷被上苍听到,命运以怜悯的方式 ,让我与他再次相遇。
南京保卫战中,怀民的飞机被日机包围;生死攸关时,他以一敌四 ,击落一架敌机,而怀民驾驶的飞机也被敌人击中,油箱起火 ,机体受伤。
“为了保全战机,陈怀民在离地面百余米时他停掉螺旋桨开始滑翔,在一块平地上迫降。飞机撞在一棵大树上,最终被弹出座舱 ,被抢救入院…”
广播里,一遍遍重复着那场凶险万分的南京保卫战 。
身受重伤的怀民,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 ,最终在年底出院。
1938年初,空军第四大队受命前往武汉,伤愈之后的怀民 ,也随部队赶往武汉,而后又奉命驻守湖南长沙。
暮色西沉,古老的英式摆钟发出沉缓的钟鸣声 ,惊起窗外几只觅食的白鸽;不知坐了多久,久到时间偏了航,夜色里再也寻不到路 。
我拿起早前买好的船票 ,来不及收拾行装,匆匆南下。
若是此生注定无法相守,有生之年,再见一面 ,便是我的执念!
历经艰难,终于到达位于长沙的湘雅医院时,却被告知怀民和部队去了武汉。
来不及梳洗打扮 ,匆忙赶到武汉,才如愿见到了日思夜想的那个人 。
战场上的风霜,将风华蹉跎 ,已经忘记了多久没见,努力把冲上喉头的酸意咽下去,才生生说出句“你还好吗 ”!
武汉局势刻不容缓 ,留给我与怀民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天。
被命运犒赏的时机里,每分每秒都被赋予珍贵的记忆;都说人生漫长 ,可若将所有的幸福光景浓缩成三天的记忆,想来此生也无憾吧!
分别之时,收到怀民的礼物,那是一件有着雏菊花纹的旗袍 ,领口 、袖口与裙摆处锁着精致的白边,像极了西式的新婚礼服。
“这件衣服是我买给你的唯一纪念品,如果我跟日本人打仗牺牲了 ,你就把它永远珍藏在身边 。你看到这件衣服,就像看到了我一样。”
“胡说,你只能活着!无论何时 ,我都要依在你身边!”
我装作平静应答,心脏却早已紧紧缩成一团,如同坠入冰窟的疼。
守卫武汉 ,已是迫在眉睫;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坚定离去,恍惚间, 心里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枯萎 ,急速掉落在土壤中 。
很久很久我才知道:那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存在。
4
武汉战斗终究是打响!
1938年4月29日,日军第12航空大队闯入武汉上空。
作为中国空军骨干力量的第四航空大队起飞迎敌;在这场实力悬殊的空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敌机21架 ,50名日军飞行员丧生。
而我方空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飞机11架 。
双方激战间,有一架战机被日寇包围 ,油箱中弹起火,飞机冒着烟向下栽去。
电光石火之间,这架折下去的战机 ,却又在半空起航,迎面撞向对面的敌机。
那一个移动着的小小黑点,似乎有着要撕破苍穹的决心…
长江两岸仰首观战的人群中 ,我看到了怀民的父亲和家人;将要上前时,却见天上两架飞机剧烈碰撞,而后迅速燃烧起火 ,纷纷坠入长江之中 。
原本置身于震耳欲聋的嘈杂环境中,我却觉得天地都失了声音,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一声惊雷 ,让所有真假难辨的镇定,都灰飞烟灭了。
“陈怀民驾驶受损的战机撞向敌机,壮烈殉国 ,年仅22岁… ”
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我看到冯玉祥将军挥毫题诗,为中国空军鼓劲呐喊;看到陈家父亲含泪自豪道:“怀民之死 ,颇得其所,惜其为国家尽力太少”;看到怀民母亲魏静诚悲痛欲绝,思念幼儿哭瞎眼睛…
那一刻 ,巨大的悲壮深深包裹着我;在钝痛的反复碾压中,我不知道还能走向哪里!
曾经人流如织的长江两岸,已是家国破碎的凄凉和零落;就是这个地方 ,成为怀民最后的归宿 。
说好了不分开,你又怎忍心决绝而去!
傍晚的长江岸边,有云雾轻拂过远方的黛山,有橘色日落点缀斑驳的云朵 ,有温柔的风轻轻拂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像是迎接一场幸福的团圆。
你曾说:身许家国 ,再难许卿…
战火与离乱,生生斩断世间多少儿女情,我王璐璐一生从未求过什么 ,可遇到你,才知那“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幸运和深情。
这一生 ,我不奢求执子之手、白首偕老的完满结局;但求惺惺相惜、死生契阔的相伴相随 。
世间嘈杂如万马齐嘶,不知那奈何桥畔,你是否孤独无依…
冰冷的长江水 ,如身上崭新的淡雏菊纹路旗袍,将我紧紧包裹着;在密不透风的窒息中,我看到了那个熟悉俊朗的容颜。
霜白月色下,他款款而来 ,深棕色的斜纹方格西装,衬得那青年一身清贵,温文尔雅 ,有着不符年纪的宠辱不惊。
死生契阔,与之偕老…这一刻,再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分离!
【放在最后的话】
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陈怀民将青春献给九州之土,以碧血捍卫华夏蓝天 。
汉口收回日租界,将“上小路 ”改名为“陈怀民路”。这条路的命名包含着一段扣人心弦的悲壮史实。
陈怀民的悲壮牺牲 ,没有终结武汉的灾难。
战火纷飞的华夏大地,依旧被日寇铁骑践踏,山河危亡之际 ,亦有无数如陈怀民般的英雄,以舍生取义的决然,修补着华夏的破碎苍穹 。
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存在。
抗战14年 ,中央航校总共有16期毕业生;其中1700人冲天参战,击落日军敌机超过1200架,而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人。
这是一张珍贵无比的合照 ,他们含着金勺出生,成长于名门望族,有的是归国华侨 ,有的刚考上清华,一个个英武潇洒,前途无量…
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本拥有无数人艳羡的一切,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却自愿成为了人肉炮弹 。
直至抗战胜利时,这些鲜活的面孔已经成为冰冷的十字架,1700名航校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请再好好看一看 ,看看这张合影上的年轻人!
76年了,他们耀眼的青春,他们无处安放的炙热爱情 ,和那一段属于他们的“誓死报国不生还”的凌云壮志,都已经成为斑驳的历史。
可我还是相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些甘愿用一腔热血 ,缝补破碎华夏苍穹的青年,都值得我们永世铭记,也最终会被我们永世铭记!
————END————
其他推荐——
凭一己之力挽救150万人 ,改变抗日战局;毛主席:永远不能忘记他
最孤独的外交大使:为升起五星红旗,挖野菜吃树叶,独守荒岛3年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 ,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