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陈晨(浮士德陈晨全文在线阅读)
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奖 ”新鲜出炉啦!
打开这则推送的你 请接收
来自学术之星的好运buff!
?点击接收更多好运!
先让我们回到12月15日
学术之星奖终评会答辩环节
群英云集 激烈角逐
在答辩评审现场
20位候选人展示出在各自专业领域
开展的前沿科研探索
与取得的拔尖创新成果
呈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昂扬向上
探求真理的热情与斗志
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点击观看学术之星精彩回放
经过现场答辩和综合评议,共有9位研究生获得山东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奖” 。
点击查看学术之星小卡
01
科学公平 ,规范评审机制
在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树立正确评价导向 、破除“五唯”评价标准的背景下,本届研究生“学术之星奖 ”的评选着重考察候选人代表性科研成果本身的学术价值、社会经济建设价值与技术转化应用价值,旨在深入挖掘和树立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榜样 ,展现学校研究生的卓越科研素养,进一步促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图:张玉霖答辩现场)
学校在“公平、公开 、公正”和“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指导下坚持统一评审,从评审通知发布、申报材料审核到专家评委的邀请 、通讯评审和现场评审的组织 ,以及对候选人信息、入围名单、拟获奖人名单的三次公示,每一环节都体现出评审机制的科学公平和评审程序的规范严谨。
从9月底至今持续近四个月的研究生校长奖 、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术之星奖等各项奖励的评审,都凝聚着各单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辛勤汗水 。
02
学海泛舟 ,勇攀学术高峰
在山大
有这样一批心怀科研理想的学生
他们是披星戴月孜孜不倦的探索者
泛舟学海,勇攀学术高峰
安永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师从冯金奎教授。通过结构设计、界面改性 、制程优化、机制分析等方法来解决现有储能体系存在的能量密度低和安全性差的科学问题。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4篇,科学引文索引他引次数1000余次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 ,转化1项。
齐佳霖
化学与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生,师从徐政虎教授。通过开发不对称催化的中断化学的方法,实现从简单原料一步高效构建多功能手性杂环化合物 ,对发展新型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发表一区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郝敏
晶体材料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师从桑元华教授和刘宏教授。通过探讨纳米材料对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机理 ,逐步构建适用于生物体的三维活材料体系。发表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论文9篇,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1项。
陈志豪
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 ,师从郝晓涛教授 。首次阐明低光通量下有机光伏电池中载流子复合的缺陷态主导效应,实现了高输出功率的室内有机光伏原型器件的制备及室内器件的显色性调控,促进了室内有机光伏面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 ,其中8篇影响因子大于20。
李含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师从张宪福教授 。通过提出一种新颖的动态增益设计方法,将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增益函数的构建问题,有效避开繁琐的控制器构造程序 ,明显节省了计算及通信资源。在控制理论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
03
着眼当下,推动成果转化
他们是关注现实奉献社会的践行者
以科研筑梦 持之以恒
每一步都追逐更好的远方
陈晨
药学院2018级博士生,师从姜新义教授 。以免疫应答过程为主线开展免疫精准调控药物递释策略研究 ,设计了一系列多功能智能纳米递药系统,有效提高了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专业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康照琪
微生物技术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师从高超教授 。首次揭示了生物体感应并调控L-2-羟基戊二酸分解代谢的机制,报道了首个L-2-羟基戊二酸特异性调控蛋白 ,依此实现了L-2-羟基戊二酸高效 、便捷检测的技术创新,有助于L-2-羟基戊二酸代谢及相关疾病诊疗研究的发展。
张玉霖
临床医学院2018级博士生,师从李新钢教授。首次构建了人源化胶质瘤术后局部复发模型 ,揭示了胶质瘤术后局部高复发机制及其潜在治疗策略,提出基于靶向纳米药物的胶质瘤术腔局部缓释治疗模式 。在Biomaterials、Oncogene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秦颖
基础医学院2019级博士生,师从赵伟教授。致力于揭示病毒免疫逃逸机制和机体炎症风暴的发生机理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揭示了NLRP3的两种蛋白翻译后修饰(SUMO化和泛素化)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精细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机制,同时为炎症小体异常活化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04
互通有无,发挥榜样作用
在谈到对于“学术之星奖 ”的认识时 ,他们这样说:
郝敏
“学术之星奖”的评选不论是在科研学术还是综合素质的衡量上都很能体现个人能力,是对自己整体水平的一种肯定 。同时,参与‘学术之星奖’评选 ,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起到促进作用,是一个自我反思、提出更高目标的过程。
“学术之星奖”代表着山东大学学生科研学术方面的最高荣誉,能够参加这次答辩 ,感到很荣幸 、很紧张,也很兴奋,希望对自己的发展能有更大帮助。
安永灵
(四图分别为郝敏、安永灵、陈志豪和齐佳霖)
谈到参与此次评选的感受 ,他们这么表示:
陈志豪
“学术之星奖 ”是一场有难度的评选,在与工学医学等其他学科候选人的相互交流切磋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科研的定位,这是一个学科融合的过程 。答辩候选人之间也为彼此在各专业领域取得的学术成绩所鼓舞。
很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 ,大家能够彼此沟通 、交流、学习,“学术之星奖”的设置让我受益颇深。
齐佳霖
候选人
这次评审答辩带给我们的体验很好!
优秀的学长学姐们是榜样,他们的拼搏精神和钻研能力让我们大受鼓舞 ,也激励我们要不断勇攀高峰,续写华章!
志愿者
研途璀璨 星光熠熠
他们与时间赛跑 与勤奋为伴
他们是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也是始于热爱不忘初心的梦想家
学术之星
不仅闪耀亦照亮他人
2021年12月21-31日
学校正在各校区推出获奖者风采展
激励引领更广大研究生学子以之为榜样
扎根祖国大地
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实践
欢迎大家到现场打卡哟!
END
文 | 高正 王远润
视频 编辑 | 徐淑敏 杨甜甜
责任编辑 | 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