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加偏旁组词(艮加偏旁组词组新字再组词)
关注记忆大师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成长干货
识字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 、会写"两种要求 ,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在掌握字形方面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 ,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 、分析字形 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 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
1. 熟字带生字法
利用学过的熟字进行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对比、去掉偏旁 、拆分部件、减笔画、添笔画等方式变换成生字。如学习"天"字 ,有的说"大" 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 白"校园 、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 。学习"爱"字 ,学生把它拆成"爪、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 ,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 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2. 同偏旁部首识字法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 ,日子旁的字与太阳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同部首的字"清""请"" 情""蜻""睛" "晴",都有部首"青" ,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六个不同字,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揭示构字的规律,初步掌握构字特点,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
3. 象形识字法
课本中的"山 、石、田、土 、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 再识记 ,轻而易举。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 。如用手遮目"看" ,用竹毛 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4. 形声识字法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 ,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 ,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5. 会意识字法
会意字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如:教学"从"字,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人跟着一人走 ,形象的表演启发学生理解了"跟从",接着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立刻就明白了"从"的字形和字义。
根据这一特点来学习生字 ,事半功倍。
6. 归类识字法
根据字的组成规律或生活中的类别进行分类识字 。如:教材中的第四册归类识字(二),教学内容是一些动物的名字,分别有鸟类 、兽类、 昆虫类等 ,我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些动物出示在画面上,并让它们动起来 ,这样,马上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很想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是怎样写的 ,从而使学生集中 了精神。又如识字(三),是教一些蔬菜的名字,上课前,我都准备好了这些蔬菜 ,上课时,每教一种蔬菜,我都出示实物让学生看 ,学生熟悉的,就先让他们说出 名称,再出示生字;学生不熟悉的 ,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实物。有实物看,提起学生的兴趣 ,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识记 。实践证明,直观演示法识字,学生的印象特 别深 ,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 受汉字的形体美 。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 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 、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编字谜"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 ,学生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会非 常活跃 。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 ,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 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学生学着编谜语 ,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 气氛中 ,难点已化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 ,并讲给家长听,又巩固了生字。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游戏法识字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1)找朋友。老师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放"字说:"我是‘放',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学"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放"合在一起 ,说:"我是‘学',我和‘放'组成‘放学' 。"全班读"放学"。
(2)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 ,如:"杨、扬","刻、孩","栏 、拦"等 。教师读哪个字 ,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
(3)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 ,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如青蛙 、熊猫、山羊、小兔,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 ,相对应地贴在一起。
(4)组字法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 ,然后小 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 ,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 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5)变字小魔术 。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 、甲、由、申 、田、白、百 、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 、术、未、米等 ,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6) 比赛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 ,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 ,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 ,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 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 ,教了生字,让学生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 ,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 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得益彰 。
3. 编故事识字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 、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 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学"候"和"猴"字 ,可编这样的故事:森林爷爷拿了两件立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竖 。"候"和"猴"都很聪明 ,也很谦让,一人只要了一 件礼物。"猴"说它是动物,要反犬旁 ,让人们一下记住它。"候"说它就要竖。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真有趣呀!
学生在给汉字编故事的时候,必须寻找汉字的特点 。这样 ,就会拓展他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的创新意识。识字会变得有趣,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 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结构 ,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 。在学生识记了很多部首及独体字基础上,许多合体字就可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如:学习"阶"字 ,编为"耳朵在左分阶层";"切"字,编为"七刀把瓜切"等。
学生会几个顺口溜后,许多全体字就用这种方法自学 ,既简便,又有乐趣,便于学生记忆 ,会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
5. 国学识字法
国学教材立足于"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新人",选择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如:《弟子规》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 。" 等,都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前后两句又大致押韵 ,读起来琅琅上口,儿童喜欢这种编排形式,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 ,受到启迪的同时,自然也就记住了字形。
这种识字方法,一改单纯识字枯燥乏味的弊端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学习生字,同时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6. 儿歌识字法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进行识字,既培养学生识字方法 ,又增长学生的知识量 。学生在吟诵儿歌中,不知不觉便识记了生字。
7. 动作法识字
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学"拿"字时 ,可准备一些乒乓球。先叫同学单手接球,准确率不高,再叫同学合拢手接球 ,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可总结为:把手合起来容易"拿"稳。在不知不觉中,"拿"的音 、形、义,学生都牢牢记住了。
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 ,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 。学生以后运用这个生字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相应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语言 ,一定不会把字写错了。
三. 阅读课外书识字
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初学的生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 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 、水、火、的 、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 新"的效果 。但阅读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 ,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 ,可采取了"分层要求"的 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这样,人人都在"阅读" ,人人都能"阅读",包括学困生也"读"得兴致勃勃 。日积月累,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 ,让不同 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 、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 ,汉 字无处不在。所以,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 ,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 ,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 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 。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 ,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 、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 ,便成了一本生 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 ,真是"乐在其中"!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 ,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