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天马(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翻译)
武侠小说中,行走江湖的侠客义士 ,必定少不了宝马美人相伴,有种名为汗血宝马的良驹更是世人皆知 。现如今,汗血宝马只生活于中亚一带 ,也就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我国曾在汉武帝时期大量引进这一马种,可惜,现在留存于中国的汗血宝马只有一匹了。且这匹汗血宝马 ,还是以青铜器的方式展现在国人面前 。那么,刘彻所大力推崇的汗血宝马,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汗血宝马只是大家对这种马的别称,它学名叫做阿哈尔捷金马 ,原产于土库曼斯坦。不少小说中写道:汗血宝马身高体魄,通体赤红,高速奔跑时身上会留下一种像血的汗水 ,因此被称为汗血宝马。2018年从中亚来到我国展览的汗血宝马,身高足达到两米以上,用''高头大马''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 。可是通过一件青铜器专家却得出惊人的结论:西汉时期的汗血宝马 ,身高不超过1米5~1米65,和高头大马完全不搭边。原来中国如今唯一留存的汗血宝马,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马踏飞燕青铜器。马踏飞燕出自于雷台汉墓 ,雷台汉墓大约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笔者查阅多方资料,尤其是《汉书》《史记》对于汗血宝马有过明确记载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人年年鏖战。由于匈奴胯下宝马 ,手中弯刀,机动性特别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当时汉朝骑兵所使用的马匹 ,虽然也是精锐的河曲马,但与匈奴人的坐骑相比还是不够看 。汉武帝命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从大宛国获得了天马(天马其实就是汗血宝马。)马踏飞燕所出土的雷台汉墓 ,位于如今的甘肃武威,武威古代是河西四郡之一,位置处于最东。
西汉末年大月氏部族往西迁移 ,小月氏是留在甘肃一带,直到东汉两晋时期,中原政权让这些小月氏人训练骑兵 ,饲养马匹,这些马匹就是鼎鼎大名的汗血宝马后裔,马踏飞燕的原型就是由此而来 。2018年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对马踏飞燕进行详细分析。马踏飞燕虽说是缩小版青铜器,按照1:1比例放大之后,马踏飞燕原型是一低矮型马。更通俗点来说,汉朝时期的汗血宝马身高不超过1米5~1米65 。虽然也是火红色 ,脖颈细长,与如今的高头大马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不少朋友会觉得:雷台汉墓这匹马踏飞燕的原型,或许普通的汗血宝马。如果是西汉的大官 ,比如像卫青 、霍去病胯下的汗血宝马应该是最精锐,肯定要比普通的汗血马更魁梧 。
其实并非这样,雷台汉墓的墓主人名字叫做张秀。张秀娶了曹操的女儿 ,且张秀生前横行张掖、武威,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这样一位高官胯下坐骑,不可能是低劣的汗血马 ,应该是马中精锐。这匹马踏飞燕的原型身高就是这么矮,与低劣挽马,以及我国本地产的马身高差不太多 。同时《三国志》当中 ,吕布所骑的赤兔马应该就是汗血宝马,因此到了东汉时期,我国还是有汗血宝马留存。最后总结,通过马踏飞燕这匹汗血宝马的原型明确得知 ,汉朝时期马匹种类身高都不会超过1米65。为何如今那些中亚以及欧洲马匹,身高普遍超过两米甚至2米2以上?
就是因为这几千年来,不少优良马匹混合配种 ,才让不少马匹的平均身高有了明显的提升 。虽说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是不可多得的马匹种类,适合当坐骑。可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 ,这种马匹一定要超过两米。所以汗血宝马,并非大家想的是高头大马,至少汉朝时期 ,还是一种比较低矮的马 。
14世纪中期,汗血宝马于我国灭绝,经中亚来到东罗马帝国 ,和欧洲本地马匹进行配种之后,汗血宝马的身高才会不断提升。然而至少汉朝时期,从大月氏获得的汗血宝马,其身高也不会超过1米65以上。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