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女鬼(北京地铁女子口出狂言)
这是我们记录的第 211张面孔
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包头读的 ,研究生时期的课题是工业数据挖掘方向 。其实这个领域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很前沿的。
当年如果视野足够开阔,对互联网足够了解,出来以后会很抢手。
可惜 ,这些我都没有 。所以找起工作来就比较吃力。
而且在包头,这个行业压根儿就不存在。
▌毕业就失业
毕业时,很多同学都托关系找人花钱进了包头的大型国企 。
我了解的市场行情是十万块。花钱多的直接进 ,花钱少的排队进。工资一个月3500,而且单位这些年的效益也不是很好。有些厂子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 。
每天上班倒也不忙,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初中毕业的人都能胜任。
不少人都选择这么做了,可能是迫于就业的压力 。
但是我并不希望自己也这样:我辛辛苦苦上学 ,考那么优秀的成绩,凭什么要花这种冤枉钱?凭什么要干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工作?
我不服啊!
后来我陆陆续续的又面试了一些本地的单位,无一不感到失望。
薪资非常低 ,事业单位合同工不到千元,企业也就两三千元。几乎没有一家能够足额缴纳五险一金 。
还有一些单位,首先看你的家庭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拉的上的关系 ,而不是考察你是否有发展潜力。
我通通没去,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一家北京驻内蒙的企业上班。一年后调往了北京 。
▌北京刷新我的三观
虽然在电视上了解过不少北京不好的地方:雾霾,拥挤 ,生活成本高,各种城市病。
但就像北京地铁里每天播放的宣传片,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来到北京以后 ,遇见了不少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同事 。确实能力上很强,懂得也多。也遇见了很多南方人,他们既聪明 、又肯吃苦。
我坐在北京的地铁上,经常听到人们讨论产品设计 ,研发,运营的话题。
在这种氛围下,我凭借自己对产品和交互设计的一些积累离开了最初的那个单位 ,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
我再一次惊奇的发现,身边的很多从事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自于生物、化学、英语等各种与工作毫不相关的专业和学校。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公司里的优秀人才。
有很多人毕业后因为就业难 ,来到北京找一个辅导机构学习Java或H5,设计等与互联网相关岗位知识 。
3~6个月就能顺利毕业。
培训机构还负责包装简历 、撰写经历,联系职位 ,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8000以上的工作岗位。
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已经开出了先就业再付费的业务 。
我惊呆了,北京的一个培训机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能够有如此大的能量。我们上了很多年大学反而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
这个问题真的是要值得一些学校深思了 。
▌我还是想回到包头
转眼间,我已经在北京呆了好几年。也逐渐安稳脚跟 ,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总归有一天还是要回到包头,毕竟那是我的家乡,我的父母都在那里 。
所以我一直在关注着包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但目前来看,我回来还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学到的东西用不上。恐怕还得再等等 。
真心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最后 ,也借人在包头这个平台,顺便找个对象。如果你也在北京,我们可以一起奋斗 ,等有合适的机会再回包头 。
如果你正在包头,希望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跟我年龄相仿(87年),积极上进就好。
▲互动环节▼
如果你有兴趣联系我
就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天青色等烟雨”吧
@北京
照片 | 由本人提供
文字 | 浩哲
整理 | 孙洋
“人在包头 ”最初的想法源于摄影师Brandon Stanton拍摄的Humans Of NewYork ,每天推送一张纽约面孔,每一张纽约面孔后都有自己的故事 。包头这个有着200万人口的三线城市,每天也有各种各样的“普通人”故事在发生 ,但却无人知晓。现在,我们想试着以记录者的身份,记下我们身边的包头人 ,我们身边的包头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而我们用故事让孤岛相连 。